近日,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發布2025年度院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評估結果,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廣西環江喀斯特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環江站”)獲評“優秀”。
環江站始建于2000年,位于廣西區環江縣,代表中亞熱帶濕潤區-黔桂喀斯特常綠闊葉林生態區,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網絡(CNERN)、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和國際長期生態系統研究網絡(ILTER)成員單位。臺站針對西南喀斯特脆弱區植被恢復與生態產業協同發展問題,通過長期定位觀測研究與示范,闡明喀斯特生態系統演變過程與驅動機制,揭示喀斯特關鍵帶結構-過程-功能級聯效應,明晰生態系統演變的人文-自然驅動機制與調控途徑,發展目標為建成高水平生態高值示范基地,成為國際一流喀斯特生態研究平臺,支撐喀斯特區域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
環江站在喀斯特關鍵帶水土過程及其生態效應、喀斯特碳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機制及調控、喀斯特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與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喀斯特生態系統演變及其人文-自然驅動機制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成果。近5年來,團隊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項、國家重點類別基金16項,在Science、Nat Sustain、GCB、ES&T、New Phytol等期刊發表論文292篇(SCI論文23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出版專著4部,新增國家領軍人才1人、國家青年人才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2個,其他省部級各類人才8人。臺站入選首批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獲批廣西喀斯特生態過程與服務重點實驗室,第一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人社部和中國科學院先進集體獎。
據悉,全院共有96個野外站參加本次評估,其中10個獲評“優秀”。環江站已多次在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及院級野外站綜合評估中獲評“優秀”。其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高度重視野外臺站建設,統籌推進野外臺站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持續完善運行管理制度,為錨定國家戰略需求、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搶占科技制高點提供有力支撐。

環江站一景

環江站部分成員
附件下載:

